2025年4月7日,香港摩星岭,一场由DappLearning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活动吸引了众多目光。Vitalik Buterin(以下简称V神)的出现,无疑是当天最大的焦点。然而,这场看似寻常的社区活动,是否暗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DappLearning社区发起人Yan对V神的采访,涵盖了ETH POS、Layer2、密码学和AI等多个热门话题。V神流利的中文表达令人印象深刻,但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信息?这场访谈,更像是一次精心安排的公关活动,旨在重塑V神和以太坊在中文社区的形象。毕竟,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舆论阵地同样重要。
与其说这是一次“专访”,不如说是一场“对话”。对话的背后,是主办方精心设计的议题,以及V神有备而来的回答。我们不禁要问,这场活动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答社区的疑惑,还是为了引导舆论,巩固以太坊的地位?在光鲜亮丽的背后,或许是以太坊正在面临的挑战和焦虑。
合影?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V神斩钉截铁地否认ETH/BTC汇率下跌与POS机制有关,这种过于自信的表态,是否过于轻描淡写了POS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诚然,影响汇率的因素众多,但POS作为以太坊的核心机制,其影响不容忽视。四年时间,百万验证者,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是ETH的价格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市场情绪,未免显得过于简单粗暴。
我们必须承认,POS机制在提高网络安全性和降低能源消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潜在的中心化风险和对持有者的财富效应。这些问题是否会对ETH的长期价值产生负面影响?V神的回答似乎回避了这些尖锐的问题,选择了一种更为乐观和政治正确的说辞。
V神将以太坊比作谷歌,认为即使生态应用繁荣,也未必能为ETH带来足够的价值。这个比喻看似巧妙,实则暴露了以太坊的一个根本性困境:应用与代币之间的价值脱钩。谷歌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盈利能力,而ETH的价值则更多地依赖于社区的共识和未来的预期。如果以太坊上的应用无法有效地为ETH赋能,那么它最终可能会沦为一个空有其表的“世界计算机”。
“我们需要多支持一些对以太坊Holder和对ETH有长期价值的应用”,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如何实现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开放和去中心化的环境中,如何引导开发者构建对ETH更有价值的应用?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喊口号。以太坊的未来,或许并不像V神描绘的那么光明。
V神试图用ZK、DAS和Statelessness等技术来证明PBS架构的合理性,声称验证区块的难度可以大大降低。然而,这种“不对称”真的能带来更好的结果吗?在比特币和以太坊的早期,构建和验证区块是对称的,这保证了每个参与者都有平等的机会。而现在,构建区块的门槛越来越高,只有少数超级节点才能承担,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中心化?
“构建一个区块的算力需求会变得巨大,一台普通的电脑可能已经做不了”,V神这句话无意中暴露了PBS架构的弊端。当普通节点无法参与区块构建时,整个网络的权力就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与以太坊最初的去中心化理想背道而驰,最终可能会导致超级节点的权力寻租和审查行为。
V神提出了51%攻击、Censorship attack和抗MEV等风险,并试图用Attester节点来降低这些风险。然而,这些措施真的有效吗?Attester节点虽然可以验证DAS、ZK Proof和无状态客户端,但它们仍然依赖于超级节点提供的数据。如果超级节点作恶,Attester节点又能做什么?
“如果你完全不接受什么交易,其实也不是什么特别坏事”,V神这句话简直令人震惊。作为以太坊的创始人,他竟然认为审查交易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轻描淡写的态度,让人怀疑他对去中心化的承诺。如果用户需要等待十个或二十个区块才能让交易被纳入,那么以太坊的可用性将大大降低。这难道不是一种倒退?
V神提出了Fossil的概念,试图将“选择交易”和“执行交易”的角色分开,让小节点也能参与交易选择。然而,这个方案真的可行吗?在现实世界中,权力往往与资源相关联。如果超级节点拥有更多的资源,他们自然会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即使Fossil能够让小节点参与交易选择,它们的选择又能对整个网络产生多大的影响?
V神承认,PBS架构比之前的方案更复杂。但这真的是进步吗?以太坊最初的理念是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而现在,它却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这种复杂性不仅会阻碍新用户的加入,也会让现有用户感到困惑。以太坊正在逐渐变成一个由精英控制的系统,这与它最初的理想相去甚远。
V神承认Layer2的安全进展不够快,并一直在催促升级到Stage 1甚至Stage 2。但问题是,谁来监管这些Layer2?以太坊主网似乎并没有对Layer2进行有效的约束,这使得Layer2的安全性完全依赖于项目方的自律。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多少项目方能够真正做到安全至上?L2BEAT的透明性工作固然重要,但它只能提供信息,而无法真正解决安全问题。如果Layer2出现安全漏洞,最终受损的还是用户。
V神认为Layer2的互操作性问题80%是UX问题,这种说法未免过于乐观。诚然,改善用户体验可以降低跨链交易的门槛,但它无法解决互操作性的根本性缺陷:信任假设。不同的Layer2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和安全模型,它们之间的互操作性需要建立在一定的信任基础上。如果Layer2之间缺乏信任,那么跨链交易的安全性就难以保证。Open Intents Framework和Chain-specific addresses等方案或许能够改善用户体验,但它们无法消除互操作性的潜在风险。
V神开始反思L1的角色,认为完全依赖Layer2是危险的。这种反思值得肯定,但问题是,L1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V神提出L1可以做证明、跨链、Key Store Wallet和Oracle Data等工作,这些都是重要的功能,但它们能否真正为ETH赋能?如果L1只是Layer2的附庸,那么ETH的价值将永远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V神认为Defi等高价值应用更适合在L1上构建,理由是Time Horizon较长。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成本。L1的交易成本远高于Layer2,这使得许多Defi应用无法在L1上运行。如果L1无法降低交易成本,那么它将永远无法吸引足够多的高价值应用。理论上的安全,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不堪一击。
V神提出了Delayed Execution、Block Level Access List、Multidimensional Gas Pricing和EIP4444等方案,试图将L1的Gaslimit提高10倍。这些方案听起来很美好,但它们能否真正解决L1的扩展性问题?以太坊的扩展性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它涉及到技术、经济和治理等多个方面。仅仅提高Gaslimit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它可能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更高的硬件要求和更严重的中心化风险。10倍Gaslimit的意义,或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无法真正转化为现实。
V神认为ZK生态的未来在于高级语言(HLL),让开发者可以专注于应用代码,而无需关心底层算法。这个想法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是,ZK的复杂性远超想象。即使有了HLL,开发者仍然需要理解ZK的基本原理,才能有效地使用它。Circom和Groth16等工具的局限性确实阻碍了ZK生态的发展,但仅仅依靠HLL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ZK的未来,或许需要更多的创新和突破,而不是简单地将复杂性隐藏起来。
V神对MPC和FHE的结合表示担忧,认为它们需要一个Committee,存在被攻击的风险。这种担忧不无道理。MPC和FHE虽然可以提供强大的隐私保护,但它们也引入了新的信任假设。如果Committee中的节点被攻击,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将受到威胁。V神将这种风险比作Security Council,甚至认为比L2的Security Council更严重。这种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而是对应用密码学现实的深刻反思。密码学的未来,需要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之间找到平衡,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上的突破。
V神分享了他对AI的看法,认为AI可以提高所有人的能力,但也可能加强集权。这种观点比较中肯。AI既可以 democratize 知识和技能,也可以被用来加强监控和控制。V神提到他在ZK开发等专业领域,AI的帮助不大,但在Android APP开发等不熟悉的领域,AI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这说明AI可以降低专家和菜鸟之间的差距,但也可能加剧精英和普通人之间的分化。AI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如果我们能够利用AI来赋能个体,那么它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否则,它可能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最终走向精英政治。
V神对以太坊应用的开发者寄予厚望,认为现在有很多机会可以做之前无法做的事情,例如L1的TPS不再是瓶颈,隐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AI降低了开发难度。但这种说法是否过于乐观?以太坊生态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新技术的学习成本也越来越高。即使有了AI的帮助,开发者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以太坊的开发技能。V神所说的“机遇”,或许只是少数精英的机遇,而不是所有开发者的机遇。
V神承认以太坊应用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要么是非常开放、去中心化、安全、理想主义的应用,但只有42个用户;要么就是赌场。他认为这两个极端都是不健康的,希望能够构建用户喜欢使用、对世界更好、并且具有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应用。这种愿景固然美好,但如何实现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加密货币的世界里,投机和赌博是常态,真正具有实际价值的应用却寥寥无几。以太坊的开发者社区,或许正在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继续坚守理想主义,还是向现实妥协?以太坊的未来,或许并不像V神描绘的那么光明。曾经的“世界计算机”的梦想,在现实的冲击下,显得越发遥远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