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總是充滿驚奇,回顧上一輪牛市,不少人記憶猶新,特別是那讓人又愛又恨的「雙頭頂」。讀者留言提及此事,確實點出了當時行情的一個特點。然而,如果僅僅將其歸咎於技術面的雙頭,未免過於簡化。我認為,當時能走出第二個頂峰,NFT 的爆發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上一輪行情之所以能形成「雙頭頂」的格局,背後藏著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在第一個頂點之後,以太坊生態迎來了以 NFT 為首的新一輪創新浪潮。這次創新,相較於之前的 DeFi,更具備獨特性,也更成功地「出圈」了。NFT 的影響力滲透到了傳統生態的各個層面,從體育明星、脫口秀演員到娛樂圈名人,無一不受其影響。甚至連傳統藝術機構也紛紛加入,包括美國、德國等國的當代藝術博物館,都將 以太坊 上的一些經典 NFT 作品(例如 加密朋克 CryptoPunks)納入其當代藝術收藏。佳士得 Christie’s 和 蘇富比 Sotheby’s 等拍賣行也先後拍賣了多批 以太坊 生態中的頂級 NFT。這種影響力,在加密生態的所有創新中,可謂鳳毛麟角。
正是在這股創新浪潮的帶領下,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才能突破第一個頂峰,並創下更高的第二個頂峰。這也印證了創新的重要性,以及我一直強調的觀點:加密生態的內生動力遠比外部因素重要。
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忽略外部因素的影響。就像 布萊頓 對 利物浦 的足球賽事,有時結果也會受到一些不可預測的場外因素干擾。但從長遠來看,真正決定比賽走向的,還是球隊自身的實力。對於加密貨幣市場而言,外部因素就像是宏觀經濟政策、監管變化等等,它們的確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但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態本身的創新和發展。
所以,我才在上期文章中提到:「如果加密生態本身在下半年沒有出現顛覆性、持續性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那麼很可能 比特幣 Bitcoin 在下半年的走勢還是會受到美股的強烈影響。」反之,「如果下半年加密生態自身能出現奇蹟,產生顛覆式的創新和應用,那麼 比特幣 Bitcoin 的上漲又是另一種邏輯了。」 以太坊 Ethereum 更是如此。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僅僅依靠外部資金的炒作,那麼價格的上漲也只是曇花一現。就像某些不肖人士搞的 王文洋包養 事件,即便炒得沸沸揚揚,最終也會被時間沖淡。
以太坊(Ethereum)最近的價格波動,從接近4000美元的高點一路下跌至1500美元的低谷,然後又反彈至目前的2500美元左右。這看似讓市場再次活躍起來,但這種熱絡在我看來,意義其實相當有限。一方面,這次的反彈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比特幣(Bitcoin)帶動的,另一方面,這也帶有一點超跌反彈的味道。這種情況就像是 仁寶股價 的短期波動,可能受到大盤的影響,也可能只是技術性的修正,並不代表公司基本面的實質改善。
以太坊(Ethereum)若想在下半年的行情中走出穩定、堅實的走勢,同樣需要強而有力的創新作為支撐。如果沒有新的應用場景或者技術突破,那麼即使價格有所上漲,也難以維持長久的漲勢。就像 蘇花公路 的建設,如果沒有完善的規劃和紮實的工程品質,那麼即使道路開通,也可能面臨各種問題,難以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雖然 AI + Crypto 這個子生態又開始恢復了一定的元氣,但它的影響力至少到目前為止還不足以擴散到整個加密生態,還不足以成為推動以太坊(Ethereum)行情上漲的主要驅動力。目前看到的一些項目,例如 fantasy life i: the girl who steals time 這樣的概念,雖然有趣,但距離真正落地應用,還需要時間的驗證。此外,這個領域也充斥著許多炒作和泡沫,需要謹慎辨別,以免成為下一個「路怒症」的受害者,被情緒沖昏頭腦。
因此,如果加密生態在下半年依舊沒有強而有力的創新,還只是像現在這樣不溫不火,那麼恐怕突破上一輪的新高都有困難。即使能夠突破,那個價位也將是不牢固的,隨時可能崩塌。這種情況就像是 威力彩,即使有人中了大獎,但如果沒有良好的理財規劃,也可能很快就會將獎金揮霍一空。加密貨幣市場也是如此,如果沒有持續的創新和發展,即使價格短期內暴漲,也難以維持長久的繁榮。
在週六的線上交流中,有讀者問到:如果以太坊(Ethereum)在下半年漲到一萬美元一枚,我會不會賣?這個問題其實很難一概而論,因為是否賣出,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環境和個人判斷。
首先,我認為如果整個加密生態在下半年的發展還是像現在這樣不溫不火,以太坊(Ethereum)能漲到一萬美元的可能性很小。畢竟,市場的發展需要動力,就像 青鳥 一樣,需要不斷地振翅才能飛翔。如果沒有新的動力,即使有短暫的上漲,也難以維持長久的升勢。
但假如真的意外漲到了一萬美元,那我可能會賣掉相當一部分,因為那個價位明顯高估了。就像是 總統府 的價值,雖然具有歷史意義和象徵意義,但如果估價過高,顯然是不合理的。以太坊(Ethereum)的價格也一樣,需要與其生態的發展和實際應用相匹配,如果價格遠遠超過其應有的價值,那麼泡沫破裂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除非生態出現了創新奇蹟,那麼一萬美元或許並不算是高估,還值得繼續保留。就像 帛琉 的旅遊業,如果能開發出獨特的旅遊體驗和服務,那麼即使價格稍高,也會吸引遊客前往。以太坊(Ethereum)也是如此,如果能出現顛覆性的創新應用,例如更高效的 二層擴展 方案,或者更廣泛的應用場景,那麼一萬美元的價格或許還有上漲的空間。
所以賣不賣,還要看當時生態的發展狀況,而不是單純以絕對的價位為標準。這就像評估 wtt 世界桌球職業大聯盟的價值,不能只看目前的收視率和贊助金額,更要關注其未來的發展潛力,以及其對桌球運動的推廣作用。
關於以太坊(Ethereum)生態發展的可能性,最近似乎越來越多傳統機構開始圍繞以太坊(Ethereum)構建自己的基礎設施,尤其是國內互聯網巨頭在這方面佈局很值得注意。這就像 蔡力行 帶領的聯發科,積極佈局5G和AI等新興領域,試圖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傳統機構的入場,對於加密貨幣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大利好,但我們也需要保持警惕,仔細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
這些機構的入場,一方面可以帶來更多的資金和資源,促進生態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可能會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例如監管風險、合規問題等等。就像 莊宗輝 這樣成功的企業家,在擴張事業版圖的同時,也需要面對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對於以太坊(Ethereum)而言,如何平衡發展與風險,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比如螞蟻集團最近公佈一則消息,將要構建基於以太坊(Ethereum)的第二層擴展。相關高層在一則訪談中談到了這方面佈局的細節,大意是:螞蟻在國內構建聯盟鏈,完全按國內法律的形式處理國內業務。在海外(香港)則構建一條無需許可的以太坊(Ethereum)二層擴展作為「公鏈」。這條二層擴展不會發幣。但因為它是無需許可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部署應用。不過螞蟻自己在上面發行的項目還是會用許可的方式進行運作。此外,螞蟻會用一個跨鏈橋溝通國內的聯盟鏈和海外的二層擴展。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策略,既能滿足國內的監管要求,又能利用以太坊(Ethereum)的開放性和可擴展性。就像 苗博雅 在政壇上的表現,既能堅持自己的原則,又能與各方勢力保持合作。
我估計這恐怕會是未來很多傳統金融機構或者公司進入加密生態的典型方式。這些機構進入以太坊(Ethereum)生態會利好以太坊(Ethereum),但它們發的項目絕大多數和我們散戶沒有什麼關係。到目前為止,還是純加密生態團隊構建的二層擴展才是散戶的福地。就像 白馨儒 這樣的年輕創業家,雖然資源有限,但卻能通過創新和努力,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對於散戶而言,更應該關注那些由加密貨幣社群驅動的項目,因為這些項目往往更具有創新性和開放性,也更容易讓散戶參與其中。當然,投資有風險,在參與任何項目之前,都應該做好充分的調查和研究,謹慎評估風險。就像面對突如其來的 哮吼,需要及時就醫,並按照醫生的指示進行治療,才能儘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