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Solana驚天內幕:Jito如何榨乾你的每一筆交易?

author 2025-04-01 20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SolanaJitoMEV矿工可提取价值以太坊

引言:Solana五年迷思,Jito的壟斷與爭議

前言

Solana,這個曾經被譽為「以太坊殺手」的明星公鏈,在狂飆突進的五年裡,其生態發展軌跡並非一帆風順。而Jito,這個Solana上MEV(礦工可提取價值)基礎設施的「後起之秀」,在短短不到三年的時間裡,以驚人的速度鯨吞市場,從最初的15%市佔率,一路攀升至如今的95%。這意味著,在Solana上進行的絕大多數Meme幣交易,都繞不開Jito的「盤剝」。

這並非一篇商業軟文,而是希望以批判性的視角,探究Jito如何在Solana生態中崛起,以及這場看似技術革新的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權力與利益博弈。Solana與以太坊的核心機制差異,又如何塑造了截然不同的MEV格局?你的交易為何總是難逃被「夾」的命運?而Solana未來的MEV格局,又將走向何方?

以下,讓我們撕開Jito的神秘面紗,探尋其崛起背後的真相。

Jito-Solana解構:從屠龍少年到生態惡霸?

1、什么是Jito-solana?

Solana上並非只有Jito-solana一家在做MEV基礎設施。除了這個佔據95%市場份額的巨頭之外,還有Paladin、Deeznode、BlockRazor、BloxRoute、Galaxy、Nozomi等廠商,它們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切入點。

然而,本文將聚焦於Jito-solana這個核心龍頭的發展歷程和技術原理,在後續再對其他幾家的優缺點和切入點進行點評。畢竟,要理解Solana的MEV生態,繞開Jito是無法想像的。

1.1、Jito的發展時間线:速度、質押與爭議並存

Jito的崛起速度堪稱「火箭式」。以下時間線,揭示了Jito如何一步步蠶食Solana的MEV市場:

  • 2021年底: Jito成立。
  • 2022年6月: 在Solana主網啟動,同年9月即有200個驗證者加入,覆蓋15%質押量。
  • 2022-2023年: 融資+迭代+與Solana foundation合作,Jito客戶端被納入官方推薦。 這一步至關重要,官方背書為Jito的擴張奠定了基礎。
  • 2023年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 質押Jito獲得MEV收益加成,形成質押再質押模式。 這種模式巧妙地將Jito與驗證者的利益捆綁,加速了其市場滲透。
  • 2024年Q1: 因社區反對聲浪強烈,關閉jito-solana向jito-blockengine發送交易的通道。 這一舉動,被視為Jito在輿論壓力下的妥協,但其真實意圖,至今仍是個謎。
  • 2024年Q2: 合作驗證者超過500個,覆蓋Solana 70% MEV,處理30億筆交易。
  • 2025年Q1: 質押覆蓋率已達94.71%。
/zb_users/upload/local_images/1724_3d3372eb186fe05ebce0c939f537fbc8.png

Jito质押覆盖率

Jito,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建立了鞏固的Solana驗證者支持基礎,使得絕大多數交易都必須經過其系統。有人說,是Jito的系統分流,大幅降低了Solana的宕機情況;也有人說,是Jito讓「夾子」們有了高利潤的收益;還有人說,是Jito讓Solana的驗證者們額外增加了30%的MEV收益。

但更有人認為,Jito從最初的屠龍勇士,變成了如今的「惡龍」,並且在勇士與惡龍之間反覆橫跳,時而猙獰,時而和善,在Meme敘事中,成為上下通吃的兩面手。

1.2、Jito到底構建了怎樣的系統?訂單流背後的利益迷局

Jito的核心服務包括block-engine、jito-solana、jito-relayer三個部分。它們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https://i.imgur.com/your_image_url_here.png

由於我無法存取本地文件,這裡請替換成Jito系統關係圖的網路連結

  • Block-engine: 一套拍賣系統。 「夾子」們可以通過多筆交易構成的Bundle包,提交5筆以內的固定順序的交易進行拍賣,並額外給驗證者們發送一筆名為Tips的交易,作為額外的小費,從而讓驗證者樂意於優先打包該Bundle包。OKX、GMGN、BN Wallet等DEX平台,為了避免用戶被夾,也可以單獨給用戶的交易增加tip,走拍賣路線,從而更快地到達交易上鏈的終點。
  • Jito-solana: 一套替換驗證者做交易驗證出塊的客戶端。 其核心作用是,讓驗證者可以接收到block-engine發過來的Bundle包,從而優先處理這個交易,最終完成交易序列的構建。巔峰時期,每天處理的Bundle數量可達2500萬個(近期是1000萬個),每一筆幾乎都有利可圖。Tips費用會交付給統一帳戶,後續給驗證者95-97%,Jito本身則分潤3-5%。
  • Jito-relayer: 驗證者的網關,用來接收交易。 最初,這個relayer收到交易時,會延遲200ms,再給到jito-solana,而同步的則直接給到block-engine。 顯然,這是在出售訂單數據。 Jito最早的崛起,正是源於這用戶受損的利差。

雖然官方宣稱在2024年3月已停止傳輸數據,但時至今日,jito-relayer裡依舊可以找到這個轉發的開關以及200ms延遲的設置項目。如今驗證者到底是否還在出售用戶的數據?伴隨blockengine的閉源,真相已無從得知。

1.3、Jito系統賺了多少錢?壟斷之下的價值解讀

交易「夾與不夾」的利差,以及Tips機制的引入,最終都流向了驗證者,這也造成了Jito市佔率瘋漲的現狀。畢竟,誰會拒絕多30%的收益呢?

累計最近1年發起的總Bundle達43億筆,其中產生的總Tips費用達到551萬個SOL,按140美元的市價計算,則伴隨Jito基礎設施合計出現77億美元的額外收益。

https://explorer.jito.wtf/

Jito Tips费用统计

Jito平台的分潤比例為3-5%,因此,Jito本身在過去一年約收益約為20-27萬個SOL,約3500萬美元。

這點收入,或許只相當於《王者榮耀》兩天的收入。但關鍵在於,這畢竟是實打實的平台收益。在Web3領域大多數項目都難以拿出具體營收的情況下,Jito做到了寡頭獨佔,具有其他競爭者的排他性(畢竟驗證者只能運行一個客戶端)。而且,目前收益主要源於Meme幣的疲軟。如果Solana能夠挖掘出更多交易場景,並且長期沒有市場競爭者,Jito完全可以將分潤比例從3-5%提升到30%(這其實是互聯網應用獨佔市場後常見的平台費率)。

按照Web2行業龍頭的30倍PE估算,Jito的估值可以達到10億美元。如果按照Web3常見的、基於預期壟斷和潛在行業增長的300倍估值計算,則可以達到100億美元的級別。

1.4、jito能支持哪些需求場景?MEV攻擊與加速的雙面性

Jito不僅僅服務於MEV攻擊,也為所有有加速、批量交易捆綁需求的場景服務。

  • Frontrun 搶跑型:
    • Arbitrage:套利,與以太坊一樣,無風險搬磚。
    • Sandwitch Attack:典型三明治攻擊,SOL上三明治收益約2美元一個。
    • JIT - Just in time liquidity:提供即時流動性的操作。
  • Backrun尾隨型:
    • DEX套利:任意交易都會造成不同DEX之間的利差,隨後進行利差抹平。
    • 清算跟隨:用戶抵押品被清算後,尾隨交易以折扣價收購資產並轉售。
    • 預言機延遲:預言機更新價格前,基於過時價格執行反向操作。

Solana上熱鬧的開盤活動,莊家會利用Bundle的捆綁機制和加速機制,進行開盤+部署籌碼等操作。各大交易所,也可以通過給用戶大額交易捆綁tips的方式,避免被攻擊。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機制都無法阻止驗證者作惡(實際上,你也不能斷定是哪個驗證者作惡)。

Solana與以太坊:機制差異下的MEV生態宿命

2、深入Solana與ETH的系統差異

為什麼Jito如此適合Solana?為什麼Solana的MEV市場沒有像以太坊那樣出現多頭競爭的局面?

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從Solana和以太坊的系統差異入手。Solana的交易生命週期與以太坊截然不同,這也造就了兩者截然不同的生態。

2.1、ETH的MEV格局:多方博弈下的生存遊戲

以太坊的系統生命週期非常清晰:

https://mp.weixin.qq.com/s/IepFvVpIxLpkXV5qgF68Rw

以太坊MEV生命週期

由於我無法存取本地文件,這裡請替換成以太坊MEV生命週期圖的網路連結,或是參考文章內的圖示

以太坊合併之後,對MEV至關重要的兩點出現了:

  1. 出塊間隔穩定: 不再是之前3-30秒相對離散隨機的情況。這對MEV而言是優缺各半。雖然Searcher可以積累更好的交易序列,但Builder之間的競爭也加劇了。
  2. 礦工激勵降低: 促使驗證者更樂意接受MEV的交易拍賣,在短短的2-3個月讓MEV達到90%的市佔率。

因此,以太坊的MEV生態中存在Searcher、Builder、Relay、Proposer、Validator這些角色。

每個區塊的生命週期如下:

  1. Builder通過從用戶、搜索者或其他訂單流接收交易,創建一個區塊。
  2. Builder將該區塊提交給Relay(存在多個Builder)。
  3. Relay驗證塊的有效性,並計算它應該向出塊者支付的金額。
  4. Relay向當前slot的出塊者發送交易序列包和收益價格(拍賣出價)。
  5. 出塊者評估收到的所有出價,選擇收益最高的序列包。
  6. 出塊者將此已簽名標題發送回Relay。
  7. 發布區塊後,獎勵通過區塊內的交易和區塊獎勵分配給Builder和Proposer。

以太坊的MEV市場,是Searchers和Builders之間高度內部競爭的結果。

實際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整體收益率對比下降顯著,達62%。

  • 合併前一年,從MEV-Explore算出平均利潤為22MU/M(21年9月开始22年9月合併前結束,數值合併有Arbitrage和Liquidation模式)。
  • 合併後一年,從Eigenphi算出平均利潤為8.3MU/M(22年12月开始到23年9月底結束,數值合併了Arbitrage和Sandwich模式)。

MEV-boost增速更快,但增速快不代表利潤高。利潤降低的根源在於礦工激勵降低,促使驗證者更樂意接受MEV的交易拍賣。

/zb_users/upload/local_images/1724_eb02beb363510556a8d7c1a2dd28eabe.png

MEV-boost市佔率

最重要的是,以太坊有多個Builder,他們不同的最終收益會影響驗證者的決策,因此形成了Builder之間的競爭。

因為競爭,Searcher的利潤不斷壓縮。除了算法,影響Builder的只有數據量。競爭不過的Searcher會退出市場,而能拿到大量數據的Builder往往擁有自己的基礎設施和市場聲威,形成穩定的總訂單流,而不是依賴節點之間Mempool的傳播。

因此,相比於Solana這樣的純粹寡頭平台系統,以太坊的MEV市場更加市場化,相對能夠給予用戶一點喘息空間。

2.2、Solana的區塊機制:效率至上還是作惡溫床?

在理解以太坊系統之後,需要清空思想,因為Solana的很多地方與以太坊不同,甚至連傳統的區塊都不一樣。

正是這些機制,帶來了Solana系統中MEV猖獗的根源。

可以用一張表格快速比對兩者的核心特性:

https://i.imgur.com/your_comparison_table_image_url_here.png

由於我無法存取本地文件,這裡請替換成ETH與Solana核心特性對比表的網路連結

關鍵在於無內存池直連leader兩個特點。前者帶來了交易延遲,後者帶來了驗證者作惡。

2.2.1、Solana其實是沒有內存池的

Jito的200ms延遲,以及同步傳遞給blockengine,其實算是一種變相的內存池。Solana本身不做內存池的機制(這其實是Solana提速和隱私保護的優化功能),會如何影響交易的出塊機制?

如果用戶發起一筆交易,給到某個節點,等於廣播了。在默認配置下,這個節點會馬上尋找當前的leader以及下一個leader(合計2個驗證者),提交交易。

交易順序取決於原生Solana和jito-solana:

  • 原生Solana: Leader拿到交易後,理論上會按照FIFO(先進先出)原則,誰先到就先納入交易序列。結合POH的機制,等於把一個區塊分成大量小的tick,進行同步。
  • Jito-Solana: 正常的交易到Leader有個計算當前gaslimit的隊列(在SVM系統中叫CU,計算資源),其權重低於Bundle的交易,所以普通交易會在Bundle交易的後面。如果是同一筆交易(有人攻擊),Jito-Solana會優先打包攻擊的交易。80%的CU分配給Bundle,只有20%給傳統的普通交易。

Solana沒有內存池,只是減少了公開的傳遞,而不是完全杜絕(也不可能)了傳遞。這個特性讓Solana上的Searcher成了高端玩家的專屬。

2.2.2、後續出塊的leader是可以預測的

驗證者們會每個epoch為單位(大約2-3天),不斷地從1300個驗證者中隨機抽樣。這裡使用的是VDF算法,並且會有質押權加權的效果。例如,總SOL的質押量是200萬,你質押了20萬的SOL,那麼每次隨機中,你都有10%的概率被抽取到。抽中後,則負責接下來4個slot(Solana中的區塊的對標概念)的出塊,時間約為1.6秒。

任何有效的節點,都可以算出後續的驗證者是誰,並且嘗試與他鏈接,提交用戶的交易。由於網絡存在延遲,交易很容易錯過當前的leader,而送達下一個leader手裡。

2.2.3、leader的被鏈接策略,也有質押加權

即SWQoS機制,當前leader的p2p連接總容量為2500個,其中的80%(2,000 個連接)是為SWQoS保留的(質押節點)。剩餘的20%(500 個連接)分配給來自非權益節點的交易消息。

這是一套防止垃圾郵件和增強 Sybil 抵抗力的新機制,目的是讓leader優先處理通過其他質押驗證者代理的交易消息。

2.3、為什么Solana上容易被攻擊?用戶的無力與驗證者的逐利

許多普通用戶為了避免交易被夾,認為給出高額的Priority Fees(交易優先費),能讓礦工更先打包交易,從而不被夾。

真相是,有一點作用,但不多,極端情況甚至會起反作用。

/zb_users/upload/local_images/1724_a9011197a3c1b872ae0a6c1d748bbb66.png

Jito Priority Fees统计

用戶給出Priority Fees是一個相似等比的概率,而Tips容易有波動和競爭,而且Tips本質是一筆單獨的交易,從外部來看,不知道哪些交易是在Bundle裡。

你的優先費再高,也只是在驗證者的最後20%隊列裡排得上本slot出塊。對於一開始就能發現你訂單的Searcher而言,帶有高額Priority Fees的Bundle反而平均CU單價更高,自然在驗證者的Bundle消費隊列裡更優先處理,且廣播同步。

其他的Solana機制乍一看都利於用戶,但為什麼Solana上的夾子是最猖獗的呢?

  • Leader作惡難確鑿: Leader前後有AB2個,都可以得到全部的用戶的交易,所以leaderB作惡的成本和模糊度被拉低了。如果leaderB快速構建一筆夾子攻擊給到blockengine去拍賣,然後在80%Bundle優先的機制下,攻擊會先生效,然而打包的是leaderA。你又如何裁定leaderB是攻擊者呢?
  • 交易重試,停留時間長: 明明每個slot只有400ms,但Solana上交易卻經常停留2-3秒以上。這不是因為鏈接到的節點性能不夠,而是因為Swqos機制。如果你鏈接到的是普通節點,在網絡擁擠的時候,他只有500個連接池是給普通節點的,一旦鏈接不上提交失敗,就會2秒一次的重試該節點的全部交易。

對普通用戶而言,遭遇重試的概率很高。截至2025年3月,Solana目前整體約1300個驗證者,4000個RPC節點。一旦擁擠,則是在1.6秒內(4個slot),2700個節點競爭500個連接池。

因此,你的交易長時間停留在節點中,他們會如何對待呢?如果你的CU價格不夠高,而leader已經滿了,他看到了你的交易,那他又應該怎麼做?答案是:賣數據。有些Searcher會以1萬美元一個月的價格收買大流量節點,收購訂單流。

  • Meme敘事與質押增收規模: Solana的主流敘事是Meme生態,鏈上的池子很淺,用戶需要設置較寬松的滑點才能成交,這放大了Searcher的攻擊收益(目前抽樣看到收益能達到2美元,遠高於ETH的0.1美元)。
/zb_users/upload/local_images/1724_3d3372eb186fe05ebce0c939f537fbc8.png

Jito质押收益

Solana的驗證者質押收益大概是8%年化左右,是一個多年以來相對穩定的數值。而MEV加強後的年化收益則大概在1.5%左右。兩者結合之下,等於質押者額外運行jito-solana的客戶端,可以額外增加15-30%的質押收益率。

2.4、為什么Solana的驗證者容易叛變?生存壓力下的道德抉擇

利潤太高,而成本也同樣很高,倒逼着驗證者不斷擴源增收。

驗證者每年大約需要支付300-350 SOL的投票成本(按140美元市價估算42000美元)以及4200美元的硬件成本(還未算入動態網絡的成本)。

Solana巨大的節點配置負擔,要求節點性能至少要24核心,256GB內存,2*1.9TBNVME。市場上常見的定制Latitude機型,目前有14%的驗證者都在使用,每月需要350美元。

最終,Solana的1,323名驗證者中只有458名是盈利的。這也是為什麼“SIMD-0228提案”會投票不通過的原因。

從結果看,此提案會進一步減少出塊激勵,必然迫使較小的驗證者退出,甚至導致平台的中心化不可逆轉。當MEV的收益佔比增高,而本質工作的收益降低,會發生什麼?

讓我們從Jito之外的競品來看看它們的策略吧。

Solana MEV的挑戰者們:理想與現實的碰撞

3、Solana上MEV的其他競爭者

3.1、Paladin:做VIP搶跑與交易保護:理想化的補償機制

Paladin目前的市佔率約為5%。於 2023 年底推出,截至 2025年3月,官方宣稱已有 205 個驗證者節點部署 Paladin,質押了53M的SOL,採用Paladin客戶端大約可以提升12.5%的節點收益。

它本質上是基於 Jito-Solana 客戶端的分叉修改版。

Paladin的核心賣點是:

  1. P3優先端口: 讓出塊的leader打开這條快速VIP通道,重新按最初的FIFO的規則進行處理。
  2. 識別與排除夾子攻擊: 雖然這最初似乎對驗證者獎勵不利,但 Paladin 驗證者通過基於信任的機制獲得補償。避免“三明治”的驗證者可以吸引直接交易,從而創建一個信任生態系統並提高收益。
  3. Paladin Bot: 這是一個开源的高頻套利機器人,直接運行在驗證者節點本地,僅當該節點當選 Leader 時啓動。當 Leader 擁有 Paladin Bot 時,它會快速執行簡單且無風險的 MEV 策略(如兩兩DEX價差套利、中心化交易所和鏈上價差套利等),並將所得利潤直接計入驗證者收益

截至2024年12月3日,Paladin Bot已經官宣刪除。

https://i.imgur.com/your_paladin_bot_removal_announcement.png

由於我無法存取本地文件,這裡請替換成Paladin Bot刪除公告的網路連結

3.2、bloXroute:網絡層優化+私密信道保障:技術至上的生存之道

bloXroute Labs 是一家提供區塊鏈數據分發網絡(BDN)的基礎設施公司,此前在以太坊等鏈上加速交易廣播、降低延遲。

bloXroute 並不直接參與 MEV 分配,但通過提供更快通道,它可以幫助搶跑型交易更快地到達 Leader。

和Jito/Paladin 不同,bloXroute 並未直接修改 Solana 驗證客戶端或引入交易拍賣機制,而是在網絡層為所有節點提供更快的消息通道。

其主要思路是:通過遍布全球的加速節點網絡,將 Solana 的區塊“shred”(碎片)更快速地中繼給所有驗證者,減少 Leader 出塊時數據廣播的延遲和因網絡不佳導致的分叉。

bloXroute提供的服務是:

  • Solana BDN 加速: 根據官方文檔,bloXroute Solana BDN 可以將區塊碎片傳播延遲降低30–50毫秒。
  • MEV-Protect RPC服務: 類似於以太坊的保護性私有交易端口,bloXroute計劃讓用戶可以通過其 RPC 將交易私發給 Leader,避免被第三方看見,從而防前跑或搶跑。

3.3、BlockRazor:網絡層優化+私密信道保障:亞洲力量的崛起?

BlockRazor 是2024年新成立的一個 MEV 基礎設施項目,背後團隊背景主要來自亞洲。它定位為“以意圖為中心的網絡服務提供商”,計劃在主流區塊鏈上提供MEV Protect RPC、高性能網絡加速、MEV Builder等服務。

  • Scutum MEV Protect RPC: 這是 BlockRazor 推出的私人交易網關服務,類似 Flashbots Protect。用戶可以通過 Scutum RPC 提交交易 Bundle,BlockRazor 會確保這些交易不經公共 mempool發布,直接發送給區塊生產者以避免被搶跑或三明治。

    Solana MEV的未來:一場關於公平與效率的持久戰

4、總結

4.1、如何看待Solana上的MEV競爭格局?壟斷的陰影與變革的希望

就在幾天前,又有一個新的競爭者入場:

Warlock Labs 於2025 年 3 月 27 日融資 800 萬美元,旨在重塑鏈上訂單流。不過,Warlock Labs 側重於以太坊賽道,計劃通過把訂單流數據進一步提供某種證明並且上鏈登記,來確保他們是準確和負責地處理用戶的交易。

一個真正好的市場,會不斷有新的競爭者步入。而一個寡頭的市場,則會帶來挑戰者的閉塞。平台期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市場?

在這套MEV基礎設施裡,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Paladin是在jito-solana上構建的。這意味著,Jito可以升級一個版本,不再支持所謂P3通道,就類似當年的3Q大戰,最後是誰更剛需(顯然是社交)誰勝出。同樣的劇情也發生在微信禁止網易雲音樂等朋友圈分享上。如果沒有更大層面的規則干預,這種排他的競爭策略可以無限度地用在任何賽道。Paladin如今僅佔5%的市場份額,也是因為早期通過內置Bot來提升驗證者利潤。雖然其开源Bot只是圍繞非強攻擊性場景(如搬磚等,不做三明治等明顯損害用戶利益的類型),但還是被市場輿論所壓下線。

bloXroute和BlockRazor都是走加速+隱私信道路線。所謂隱私,極限也就做到只給leader當前1個,從而避免下一家作惡,以及面對作惡直接雙方打擊的方案。而加速能力確實是如今結結實實的技術硬實力,也是下一個錢包/DEX市場大戰的焦點。

Solana的原始客戶端代碼存在一些歷史債務。曾經有人跳出來,魔改了客戶端,讓配置降低了,同步加快了。另外,結合Swqos的機制,做驗證者也可以提升鏈接穩定性和成功率。

Jito的blockengine系統其實是多中心系統。但再多中心(不是完全去中心),也會出現單點故障。由於Jito又是上游的核心環節,所以一旦宕機,也就約等於Solana宕機了。

要做到多節點容災提速,還是得經過曾經銘文一波壓測挑戰的系統。這也是為什麼幣安錢包的Bug會顯得更多一些的原因——很多歷史技術追平還沒完成。

但是,技術硬實力最終會被解決。

任何一家都可以做多節點全球優化,讓leader在哪個大洲,就建立最短信道,讓自己的交易快速到達leader那,也可以建立多播策略分流不同的用戶需求。未來的競爭結果必然是精細化運營的結果。

但無法被解決的是市場競爭擠佔問題。

如果jito-solana利用寡頭優勢,修改Bundle優先的策略從80%到90%,乃至於95%,那麼普通用戶就只能無限拉高Priority Fees去競爭漏下來的5% CU空間了。

但當總CU的利用不足,最終也會影響驗證者的收益總值(並且由於大量交易堆積在未處理隊列裡,驗證者作惡的動機更強了)。所以,不到萬不得已Jito也不會啟動如此的競爭模式。

為什麼ETH的市場競爭更開放?而Solana的競爭更獨家?

根本原因在於缺乏Builder競價的角色。

ETH可以由多個Builder產生多個最終區塊序列,驗證者只是驗證和選擇哪一個。但是,Solana只有多個blockengine(而且都來自Jito),它給到驗證者的交易隊列其實是單個Bundle(5筆交易),少了多Builder競爭的環節。

從ETH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多Builder競爭會顯著擴大驗證者的收益,減少Searcher的收益,當Searcher的收益降低,攻擊的情況也會減少,最終達成一種平衡。

在技術與市場都平衡的未來,真正的競爭力是什麼?

當技術的鴻溝伴隨人才競爭與投入被抹平,當市場在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之間權衡,Solana的整體生態都會得到解決。如今,Solana已經開啟了多Builder的討論,乃至於更進一步開啟了多leader進一步隨機出塊的方案討論。

雖然多leader也意味著更多人會拿到你的訂單,但由於最終出塊的人是多個同時隊列的隨機一個,變相地也是實現了多Builder的競爭,市場影響也會和前面一樣的路線。

真正的競爭力,將會轉換到訂單流的數據孤島上。

例如,jupiter已經佔據了DEX市場的80%以上份額,它的訂單流就是最大的香餑餑。它如何權衡是提供最佳的價格,還是從中隨機抽取一些“幸運鵝”來獲取利潤,即使損失一些品牌口碑?

他們不下場自己做MEV基礎設施的原因,恐怕是因為面對發展中的市場階段,誰家都不能說自己如傳統大廠般巍峨不倒。這時候,專注獲利則會給競爭對手超車的機會。

MEV始終是一個博弈論的問題。一旦走到壟斷地位,那麼壟斷依托的驗證者的支持,他們又將推着設施給予利潤。

任何屠龍勇士,都似乎不可阻擋地具有成為惡龍的潛力,而且成為惡龍與勇士的集合體。

Jito一開始就是奔着MEV去的基礎設施,又怎麼會是屠龍勇士呢?

4.2、Jito對Solana的功與過?效率至上的代價

前面講了很多Jito的「過」,那麼Jito有「功」嗎?

客觀來講,Jito是有功的。

早期Solana的宕機率太高了。

宕機率高的原因:

  • 早期代碼上的坑太多,後來發現給錢能解決大多數的問題(機器配置不斷拉高)。
  • FiFo策略,當鏈上有一個高利潤可圖的交易出現,哪怕只是backrun的攻擊形式,那麼誰跟在後面最近,交易的利潤就越高。每一個Searcher都會建立一套設施去把最快的發送交易到leader,所以早期的leader總是動不動就受到洪水攻擊。

blockengine的出現,進一步產生了一個競價環節,你看到利潤了,那麼你就先去拍個賣,這裡流量就分流了。

競價還有一個攔截失敗交易的功能。如果你的交易和別人的交易衝突,且別人的價格更高,那麼由於兩位Searcher夾的是同一個人的交易,必然會產生存儲衝突。如果你競價不過,blockengine就會直接拒絕你,那麼你就重新提價,繼續拍賣(它也有可能隨機性拒絕你,讓你誤以為必須進一步競價,大數據殺熟)。

Solana上仍然有很多失敗的交易。因為blockengine是多中心的,不同中心之間,400ms的出塊速度無法做到快速數據同步,從而排除不同blockengine之間產生的拍賣錯誤情況。

Jito讓Solana的宕機率大幅下降。

除了宕機之外,Jito的捆綁交易也讓市場有了多種應用場景。

一個市場要紅火,其實要服務做市商。Solana最爆發的是Meme市場,離不開開盤的群體。他們需要在發射的同時就“隱晦地”開始收集低價籌碼。這是一個被高度狙擊的場景。如果盤子的操作方不能收集到足夠有利潤的低價籌碼,那麼他有可能直接放棄拉盤,直接重新開盤。

還有其他需要加速交易的場景,例如各個DEX。如今,各個DEX比較信任jito-solana不會像之前一樣明目張膽的賣數據了,對於高價值的交易,就會讓用戶額外給個tips費,走blockengine的快速路線,直接佔據80%的CU處理隊列,從而提升交易速度,避免被夾。

Jito提升了Solana質押者的收益,提升了整體去中心化程度。

Solana本身質押收益在8%年化左右,再通過Jito的MEVtip收益,可以達到10%左右。

Solana的1,323名驗證者中只有458名是盈利的,其他的並不是完全不盈利的(不然誰還干呢)。其他驗證者要么是直接作惡,要么是間接作惡,要么動機不為了賺錢(比如只為了Swqos提速)。本質上,上述統計是基於質押收益,而不是完全納入了MEV的收益。

有了Jito的存在,剩下的800個驗證者才有利可圖,Solana才不那麼中心化。

Jito-solana還是有功勞的。至少目前,它還沒有完全採用排他性的競爭策略。這個時候,第三方仍然有切入的機會。

4.3、未來的MEV格局會如何發展?訂單流數據的終極爭奪

現在看似是一家獨大、一超多強,但其實是個機會潛伏之際。

  • Solana上MEV利潤普遍較高(2U左右,優於ETH的0.1U左右),Meme之風會再伴隨不同敘事場景而永恆。雖然Solana上較高的訂單流獲取成本阻斷了部分小玩家,但是大玩家之間的競爭也會伴隨利潤而加大投入。
  • Solana上有大量反對的聲音,在與MEV基礎設施相抗衡。 這迫使Jito宣布關閉賣數據的通道,也迫使Paladin刪除內置Bot的功能。在simd-228這類提案中,也有已經通過的simd-96提案,即將驗證者收穫的獎勵中原本是base fee+Priority Fees總和的一半都會銷毀,而現在是只有base Fee的一半會銷毀。這變相提升了驗證者打包正常用戶交易的收益,從而提升他們對抗Jito把普通交易權重降低的動機。不斷有新的提案在參與到Solana的宏觀決策的博弈中。
  • MEV的利潤空間整體夠大。 去年10月,Jito Labs 的費用收入為7892萬美元,是5月份創下的3945萬美元紀錄的兩倍,高於Lido和Uniswap等老牌DeFi協議。就算Jito本身要和驗證者分紅,但整體利差,也就是用戶的損失規模的下限。

有多大損失,就有多大動力。用戶對可靠服務的期待,也可以量化。這就是BlockRazor和bloXroute的機會。

一些更前沿的探索也值得期待:

  • 從隱私交易出發: 有閾值加密 (Threshold Encryption) 和延遲加密 (Delayed Encryption) 以及SGX 加密。基本都是從加密交易信息,對解密條件進行要求,或是時間鎖或是多籤或是可信硬件的模式。
  • 從公平交易出發: 有公平排序 (FSS) 和訂單流拍賣 (MEV Auction) 以及MEV-Share, Mev-Blocker等,差別在於從完全無利潤到分享利潤到權衡利潤,即由用戶來決定用怎樣的成本來獲取交易的相對公平性。
  • 協議級完善PBS: 目前PBS實際上是以太坊基金會提案,但實現借助MEV-boost達成了分離,未來對於這樣核心機制會轉為以太坊本身的協議機制。

這些技術方案多數已經在以太坊本身有提出,只是其中的兼容性差異,讓它們還沒有浮出到用戶的視野裡。Solana也可以從中借鑑。

寫在最後:沒有終點的博弈,以及合規的利劍

5、寫在最後

競爭的終局往往不會因為同賽道的努力而被超越,幹掉Jito的,不會是下一個Jito(它也有功有過),而是一種完全新的應用形式。

在之前的研究《[UniswapX協議解讀]》中,總結UniswapX的運作流程利潤來源,便想完整刻畫出MEV的具體收益率,畢竟這就是它所對抗並分紅給用戶的來源(本質上損失交易的實時性但換更好的兌換價格)。

同樣,訂單簿形式的交易所(乃至於去中心化交易所)也是抗擊MEV的好工具。可以想像,當未來算力進一步提升,日常交易進一步拉大,那麼AMM機制以及對應衍生出的MEV攻擊最大攻擊場景,也就會煙消雲散。但是,訂單簿要面臨的其他挑戰,並不比MEV的問題小。

從最近hyperliquid的波折動盪中可以看到,拋開中心化的隱憂,在Web3整體邁向合規管制的道路上,牌桌上的玩家,已經換上西裝,邁入國際會堂。

此時,合規是全方位的利劍,畢竟,此時,它站在用戶的這邊。

请发表您的评论
Powered By axaxcoin.com